1946年,MIT搞出了全球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算得快、存得多,数值计算直接起飞。从那以后,计算机就开始往设计制造里头掺和。
1952年,还是MIT,整出了世界首台数控机床,换个程序就能加工不同零件,贼灵活。后来他们又开发了APT编程语言,用走刀轨迹来自动写数控程序。这时候就有人想:能不能别画路径,直接描述零件本身来编程?这念头就成了CAD的起点。不过那时候计算机还是电子管的,主要用来搞科学计算,编程全靠代码,图形只能输出,没法交互,所以整个50年代CAD还处在怀胎阶段。
转机在1963年,MIT的I.E.Sutherland发了篇神论文,搞出SKETCHPAD——全球第一个能实时交互的二维绘图系统。你可以拿光笔指着屏幕画图,边画边改,真正实现人机对话。这波操作直接宣告CAD技术诞生,也为后来的发展打下基础。紧接着各种商用CAD系统冒出来:IBM搞了基于大型机的CAD/CAM,带绘图、编程和强度分析;通用汽车弄了CAD-1做汽车设计;洛克西德也上了自己的CADCAM。1966年还出现了DNC系统,一台通用电脑控制好几台数控机床,效率拉满。
到了1978年左右,CAD/CAM技术基本成熟了。小型机、微型机开始普及,三维几何处理技术也跟上了,不少面向中小企业的商品化软件陆续上线。英国莫林公司搞了个自动化制造系统,6台加工中心+自动运输线,全程电脑控制,连NC程序和生产计划都能自动生成;美国辛辛那提也搞定了FMS柔性制造系统,牛得很。
1980年后,CAD/CAM进入狂飙期。外设成了系列,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让硬件便宜到飞起,软件也猛涨——优化设计、有限元、数据库各种技术齐上阵,大批商业化软件上市。这技术不再只是大厂和军工的专属,开始往中小企业扩散,从军用转向民用工程,还带动了一堆周边技术:CAPP(工艺规程)、工装夹具辅助设计、CAQ(质量控制)等等全都发展起来。
1990年后,CAD/CAM不再单打独斗,走向集成化、智能化、标准化。大家追求资源共享、生产管理自动化,目的是抢市场、缩周期、快速响应需求。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纷纷推标准接口,同时结合面向对象、并行工程、AI、CIMS、快速成型、敏捷制造这些新概念,把CAD/CAM推向更高level。
1952年,还是MIT,整出了世界首台数控机床,换个程序就能加工不同零件,贼灵活。后来他们又开发了APT编程语言,用走刀轨迹来自动写数控程序。这时候就有人想:能不能别画路径,直接描述零件本身来编程?这念头就成了CAD的起点。不过那时候计算机还是电子管的,主要用来搞科学计算,编程全靠代码,图形只能输出,没法交互,所以整个50年代CAD还处在怀胎阶段。
转机在1963年,MIT的I.E.Sutherland发了篇神论文,搞出SKETCHPAD——全球第一个能实时交互的二维绘图系统。你可以拿光笔指着屏幕画图,边画边改,真正实现人机对话。这波操作直接宣告CAD技术诞生,也为后来的发展打下基础。紧接着各种商用CAD系统冒出来:IBM搞了基于大型机的CAD/CAM,带绘图、编程和强度分析;通用汽车弄了CAD-1做汽车设计;洛克西德也上了自己的CADCAM。1966年还出现了DNC系统,一台通用电脑控制好几台数控机床,效率拉满。
到了1978年左右,CAD/CAM技术基本成熟了。小型机、微型机开始普及,三维几何处理技术也跟上了,不少面向中小企业的商品化软件陆续上线。英国莫林公司搞了个自动化制造系统,6台加工中心+自动运输线,全程电脑控制,连NC程序和生产计划都能自动生成;美国辛辛那提也搞定了FMS柔性制造系统,牛得很。
1980年后,CAD/CAM进入狂飙期。外设成了系列,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让硬件便宜到飞起,软件也猛涨——优化设计、有限元、数据库各种技术齐上阵,大批商业化软件上市。这技术不再只是大厂和军工的专属,开始往中小企业扩散,从军用转向民用工程,还带动了一堆周边技术:CAPP(工艺规程)、工装夹具辅助设计、CAQ(质量控制)等等全都发展起来。
1990年后,CAD/CAM不再单打独斗,走向集成化、智能化、标准化。大家追求资源共享、生产管理自动化,目的是抢市场、缩周期、快速响应需求。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纷纷推标准接口,同时结合面向对象、并行工程、AI、CIMS、快速成型、敏捷制造这些新概念,把CAD/CAM推向更高lev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