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纳格(ENICAR)手表以前大家都叫它英格,也有喊大英格的。其实表壳直径也不算大,男表一般就是36-38毫米左右。可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会儿,它和罗马、梅花并称三大进口名表,名气大吧。
听说那时候英纳格进口到中国的数量特别多,一年大概能有20万台左右,可以说是专为中国市场生产的。当时瑞士那边的老板叫拉辛(RACINE),其实就是ENICAR倒着拼,是个大鼻子老头,挺有特色的。
那时候从瑞士进口的手表品牌有四五十个,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装配厂,就是用别家的机芯组装;另一类是全能厂,也就是自己生产机芯,英纳格就是这种。它家机芯前面都是AR开头的,像AR160、AR810这些,更早的是四位数的,比如AR1160,后来改成AR160。日历款是AR161,自动机械表是AR165,带双历的就AR167。它的机芯很多都是镀金的,颜色偏黄一点,而且夹板还做成鱼鳞纹的样子,挺讲究的。
说实话,当年英纳格的质量还是不错的,男表机芯也比较大,AR160的直径是26.2毫米,普通的才25.6毫米。它用的材料也挺好,像铍合金摆轮、钢质抛光擒纵轮和擒纵叉(齿轮和叉口都打磨得很光滑)、顶级发条(NIVAFLEX)、顶级游丝(NIVAROX),连防震器都是高级的INCABLOC,配置挺硬核的。因为当时我们单位负责签进口合同,这些技术参数我都有记录。
那时候市面上最常见的是160.54.02、160.54.09、160.54.38B这几个型号的男表,价格185块。虽然被分在第四类表里,而罗马和梅花是第三类,但其实英纳格有点吃亏。不过要说外观做工,罗马和梅花确实比英纳格精细点。英纳格可能太赶产量了,有点粗制滥造的感觉,我记得很多后盖罗扣都有毛刺,返修特别多。我们单位帮他们修了不少,最后人家还挺感谢地送了我们一台电动开表盖的机器。
反正那时候英纳格真挺火的,瑞士那边专门给咱们做,性价比也高,算是那个年代很多人的心头好吧。
听说那时候英纳格进口到中国的数量特别多,一年大概能有20万台左右,可以说是专为中国市场生产的。当时瑞士那边的老板叫拉辛(RACINE),其实就是ENICAR倒着拼,是个大鼻子老头,挺有特色的。
那时候从瑞士进口的手表品牌有四五十个,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装配厂,就是用别家的机芯组装;另一类是全能厂,也就是自己生产机芯,英纳格就是这种。它家机芯前面都是AR开头的,像AR160、AR810这些,更早的是四位数的,比如AR1160,后来改成AR160。日历款是AR161,自动机械表是AR165,带双历的就AR167。它的机芯很多都是镀金的,颜色偏黄一点,而且夹板还做成鱼鳞纹的样子,挺讲究的。
说实话,当年英纳格的质量还是不错的,男表机芯也比较大,AR160的直径是26.2毫米,普通的才25.6毫米。它用的材料也挺好,像铍合金摆轮、钢质抛光擒纵轮和擒纵叉(齿轮和叉口都打磨得很光滑)、顶级发条(NIVAFLEX)、顶级游丝(NIVAROX),连防震器都是高级的INCABLOC,配置挺硬核的。因为当时我们单位负责签进口合同,这些技术参数我都有记录。
那时候市面上最常见的是160.54.02、160.54.09、160.54.38B这几个型号的男表,价格185块。虽然被分在第四类表里,而罗马和梅花是第三类,但其实英纳格有点吃亏。不过要说外观做工,罗马和梅花确实比英纳格精细点。英纳格可能太赶产量了,有点粗制滥造的感觉,我记得很多后盖罗扣都有毛刺,返修特别多。我们单位帮他们修了不少,最后人家还挺感谢地送了我们一台电动开表盖的机器。
反正那时候英纳格真挺火的,瑞士那边专门给咱们做,性价比也高,算是那个年代很多人的心头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