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波 时间:<0.12s >正常值
时间延长→左心房肥大或心房内传导阻滞
振幅:肢导<0.25 mV 胸导:<0.2mV >正常值
振幅增高→右心房肥大
形态:Ⅰ.Ⅱ.aVF.V4一V6向上。 aVR向下。反之为逆行P波→激动起源于房室交界
QRS复合波
振幅:V1.R≯1.0mV V5V6.R≯2.5mV avR.R <0.5mV aVF.R < 2.0 mV aVL.R< 1.2 mV Ⅰ。R < 1.5mV
正常胸导R波自V1-V6逐渐增高 S波逐渐变小
方向:在肢导Ⅰ。Ⅱ.Ⅲ 在无电轴偏移时主波一般向上,aVR向下
附:V1 R + V5 S ≯ 1.05 mV > 正常值 → 右室肥大
①。男:≯ 4.0 mV
V5 R+V1 S > 正常值→左室高压/左室肥大
②。女: ≯3.5 mV
Q波
时间:除aVR外。余 < 0.04 s
振幅:小于同导联 1/4 R波
正常人V1、V2不应出现Q波,但可呈Qs形
超过正常范围的Q波(过深/过宽)→ 心梗
ST 段:
任一导联:ST段动下移 ≯ 0.05 mV
上抬:V1-V2 ≯ 0.3 V3 ≯ 0.5 mV V4-V6、肢导 ≯ 0.1mV
意义:①下移>正常值 → 心肌缺血/心肌损伤 ②上抬>正常值 → 急性心梗、急性渗出性心包炎、变异性心绞痛等
T波
方向:大多与QRS主波方向一致。Ⅰ、Ⅱ、V4 - V6向上 aVR向下
Ⅲ、aVL、aVF、V 1- V3向上、向下、双向。若V1T向上,则V2-V6不应向下
振幅:除Ⅲ、aVL、aVF、V1-V3外,余T波≮同导联1/10R.
在胸导联有时要达1.2-1.5mV → 正常
意义:①T波轻度升高一般无重要意义,如显著增高 → 早期复极化、心梗超急性期、高血钾
②低平/倒置:心肌损伤、心肌缺血、低血钾等
③T 波明显倒置且两支对称,顶端居中(冠状T波) → 急性心梗、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左室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