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是新中国成立后重点发展的八大工业城市之一,老工业基地了。京广和沪昆两条大铁路在这儿交汇,妥妥的十字路口铁路枢纽。还是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成员,搞两型社会改革的试点城市之一。拿过绿化、卫生、文明、园林一堆国家级称号,从2006年起,一直稳坐中部六省非省会城市综合实力第一的宝座。
株洲以前叫建宁,后来也叫槠洲,名字最早出现在南宋的文章里。株可能来自附近的株田,洲就是指湘江边的陆地。也有说法是这地儿以前槠树多,而槠和株同音,就这么叫成了槠洲。南宋绍熙元年(1190年)正式定名株洲,一直用到现在。远古时期就有人在这生活,炎帝神农氏就葬在炎陵县的鹿原陂。考古还发现株洲县有6000年前的大溪文化遗址,上面还叠着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历史真不简单。
春秋战国那会儿,株洲归楚国的黔中郡管。
公元前223年,秦灭楚,这里还是黔中郡。
公元前202年,汉设长沙国,株洲归长沙国。
东汉建安十九年(214年),孙权设建宁县,县城就在现在株洲市庆云山一带,属长沙郡,算是株洲建县的开始。
三国吴太平二年(257年),建宁县治搬到淦田(今株洲县淦田村)。
吴宝鼎元年(266年),又搬回槠洲。
晋朝(265–420年),建宁县还在槠洲,属荆州长沙郡。
南朝齐时(420–589年),归湘州长沙郡管。
隋开皇九年(589年),隋灭陈,建宁县被并入湘潭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重新设建宁县,归南云州(州治在今攸县)。
唐贞观元年(627年),南云州没了,建宁县也被撤,地盘划给湘潭和醴陵。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设株洲厅,株洲抚民府在现在芦淞区樟树坪那儿。
民国元年(1912年),清朝完事儿,株洲厅也撤了,又归湘潭县管。
1934年,设湘潭县株洲镇。
1947年,株洲镇和白关、昭阳两个乡合并成株洲乡。
1949年8月3日,解放军进株洲,8月12日成立湘潭县株洲区人民政府。
1951年,从湘潭县划出设县级株洲市,归长沙专区管。
1953年升省辖市,郊区分成郊东、郊北两个区。
1955年2月22日,郊东和郊北合并成株洲市郊区,设郊区公所,管22个乡。
1956年3月,株洲升地级市,省委直管,成为湖南第一个非省会的地级市。
1958年9月5日,撤销乡建制,郊区5个大乡合并成株洲市郊区公社。
1965年4月30日,设株洲县,从株洲市划出部分区域,县治在渌口镇,归株洲市管。
1966年1月18日,恢复郊区建制。
1970年7月8日,市区设东区、南区、北区三个市辖区(县级)。
1983年3月1日,株洲开始管县,把原属湘潭地区的攸县、茶陵、醴陵、酃县都划了过来,总人口308.12万。1985年8月15日,醴陵撤县设市;1994年4月5日,酃县改名炎陵县。
1997年7月,东区、南区、北区、郊区全部撤销……
株洲以前叫建宁,后来也叫槠洲,名字最早出现在南宋的文章里。株可能来自附近的株田,洲就是指湘江边的陆地。也有说法是这地儿以前槠树多,而槠和株同音,就这么叫成了槠洲。南宋绍熙元年(1190年)正式定名株洲,一直用到现在。远古时期就有人在这生活,炎帝神农氏就葬在炎陵县的鹿原陂。考古还发现株洲县有6000年前的大溪文化遗址,上面还叠着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历史真不简单。
春秋战国那会儿,株洲归楚国的黔中郡管。
公元前223年,秦灭楚,这里还是黔中郡。
公元前202年,汉设长沙国,株洲归长沙国。
东汉建安十九年(214年),孙权设建宁县,县城就在现在株洲市庆云山一带,属长沙郡,算是株洲建县的开始。
三国吴太平二年(257年),建宁县治搬到淦田(今株洲县淦田村)。
吴宝鼎元年(266年),又搬回槠洲。
晋朝(265–420年),建宁县还在槠洲,属荆州长沙郡。
南朝齐时(420–589年),归湘州长沙郡管。
隋开皇九年(589年),隋灭陈,建宁县被并入湘潭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重新设建宁县,归南云州(州治在今攸县)。
唐贞观元年(627年),南云州没了,建宁县也被撤,地盘划给湘潭和醴陵。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设株洲厅,株洲抚民府在现在芦淞区樟树坪那儿。
民国元年(1912年),清朝完事儿,株洲厅也撤了,又归湘潭县管。
1934年,设湘潭县株洲镇。
1947年,株洲镇和白关、昭阳两个乡合并成株洲乡。
1949年8月3日,解放军进株洲,8月12日成立湘潭县株洲区人民政府。
1951年,从湘潭县划出设县级株洲市,归长沙专区管。
1953年升省辖市,郊区分成郊东、郊北两个区。
1955年2月22日,郊东和郊北合并成株洲市郊区,设郊区公所,管22个乡。
1956年3月,株洲升地级市,省委直管,成为湖南第一个非省会的地级市。
1958年9月5日,撤销乡建制,郊区5个大乡合并成株洲市郊区公社。
1965年4月30日,设株洲县,从株洲市划出部分区域,县治在渌口镇,归株洲市管。
1966年1月18日,恢复郊区建制。
1970年7月8日,市区设东区、南区、北区三个市辖区(县级)。
1983年3月1日,株洲开始管县,把原属湘潭地区的攸县、茶陵、醴陵、酃县都划了过来,总人口308.12万。1985年8月15日,醴陵撤县设市;1994年4月5日,酃县改名炎陵县。
1997年7月,东区、南区、北区、郊区全部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