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姓钱,但我并不爱钱。”钱老说这句话时平淡而从容,但令听者无不动容。一个在高层眼中,可以与五个师划等号的大科学家,之所以选择回国,又岂能是为了名利呢?!
早在1935年时,钱学森先生便获得了公费赴美留学的资格,凭着自己的才华获得了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钱学森在美期间,曾跟随导师冯·卡门教授参加了“曼哈顿工程”。这项计划被当时的美国政府视为绝密,也是加速二战胜利进程的一次科研工作。
然而,钱学森在美期间,却有一个与常人不同的举动——并没有存保险金。当有人问及原因时,钱学森坦然告知:“我一美元也不存。因为我是中国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因为,在钱学森内心深处,自己所学的知识,终将是要报效祖国和人民的。
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和夫人蒋英异常兴奋,他们觉得自己的国家有了希望,于是便开始收拾行李,准备回国。可是,美方却坚决不肯放钱学森回国,当钱学森一家准备登船时,随即便被拦了下来。
当时,中美双方都很清楚,钱学森所具备的学识和研究经验,对于研究高精端武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美国海军次长甚至放下过这样的狠话:
“一个钱学森抵得上五个海军陆战师,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中国去!”在美方的阻挠下,钱学森一家始终难以回国,遭受着监控和管制。钱学森想要回国的消息传到国内后,我方高层也极其重视,并与美方反复谈判。经过多方努力,钱学森、蒋英夫妇,带着两个孩子于1955年9月17日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钱学森回国后,周总理亲自召集专家听取了他关于发展导弹技术的规划和设想。钱学森的建议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随后,我国成立了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而钱学森被点名做院长。钱学森不负众望,在第二年便研制出了我国第一枚导弹!
归国后的钱学森,将自己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国防事业,使我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技术,至少提前了二十年。到2007年时,钱老被评为当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至于说钱学森归国后的待遇,比起美国自然是差距很大,可国家对他的重视却是无与伦比的。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防止特务毒害和保护国家机密,钱学森曾配备有专门的食堂和检验员,这种“待遇”虽然看似荣耀,但实际上也透露出钱学森一度是敌人谋害的对象。当然,幸运的是,归国后的钱学森,过得十分安全和充实,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