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教育的发展,在未来人工智能可以代替老师吗?
在未来,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之后,可以在教育方面代替教师吗?
人工智能这个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了。自从阿尔法狗打败围棋国手,人工智能一夜之间爆火。高校,互联网公司,无不倾力于人工智能的研究。为什么都在研究发展人工智能,是因为这项技术有着影响世界方方面面、各行各业的能力。
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再结合了科技和互联网之后发展迅猛,并且人工智能也开始涉及到各个领域,当然人工智能的诞生,也是在改造着我们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也不能幸免,智能教育在我国有蓬勃发展之势,以大数据、AR技术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正在与教育进行深度融合。再配合上先进的网络技术,可以让学生们足不出户的就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了。
那么,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聊一聊什么是智能教育。说到智能教育,大家可能会觉得这就是用人工智能机器人来代替老师在讲台上讲课教学,其实并不是如此,所谓的智能教育就是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活动过程中,加入更多智能化的东西,以帮助我们的教育人员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并且能够达到更优质的教育。
比如,教学人员可以通过大数据的显示,来智能的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并且还能利用人工智能来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在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上,借助智能应用提供更丰富、形象的教学。这些都是智能教育中的简单应用,同时,还大大的提升了老师的教学效率。当然了,这些人工智能也是需要来由人类引导才能运行的更灵活,所以说,教师这个职位并不存在被取缔的风险,只是在人工智能的协助下,我们的教学手段需要进一步的更新而已。
其实,事实上,智能机器人在记忆、再现等方面的能力的确是要比我们人类更加的出色,但是机器人毕竟不是真正的人,缺乏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情感,并且对于人类而言在高层次认知、师生互动、应变反应、情感表达与捕捉能力等方面人类还是更有优势的,在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很重要,通过学生的提问或者表情老师就可以做即时反馈,从而调整教学方法和方式,这个也是人工智能所做不到的。所以说,要想智能教育发展的更好,那么就要将两者之间的优势融合在一起,而这也是目前各大教育部门最关心的事情了。
根据2018年我国教育部颁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智能时代的教育从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目的等方面要有更大幅度的改革和转变。”这也表明了我国教育部门对于智能教育的发展是十分的重视。
说到底,智能教育总归还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去帮助教学人员的,可以协助教师高效的推进教育发展的。并且还可以做到机器阅卷、个性化教学、学校管理、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方面,还能继续的发挥更大的作用的。再说,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一定是个智能化的世界,所以人工智能对于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而作为教育工作们,应该要学会接受这一新时代新型教育模式,并且要很好的和现在的教育进行融合,不仅要在姿态方面迎接未来,在态度层面正视未来,在认知层面读懂未来,在操作层面适应未来,更要抓住机遇,直面挑战,主动学习融合适应智能教育时代,自觉充分高效利用智能教育优势,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教育就是一种爱的艺术,是需要温度、温暖和热情的,需要人情关注,需要人性关爱,需要人文关怀。而机器则是冰冷的,永远也无法像人类一样,有着自由的情感,需要人情关注,需要人性关爱,需要人文关怀。即使智能教育在发达,那能做的也只是协助教师提高工作效率,然而并不能取代教师的全部工作和能力,不管网络技术怎样发展,智能教育怎样发展,也无法让机器和人类一样有温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