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美流行音乐史上,Billboard(告示牌)、UK40(英国官方排行榜)、CashBox(钱柜排行榜)这三类排行榜采用不同的统计方法即时的反映了音乐单曲或专辑的流行趋势。 它们主要依据歌曲的销售量和歌曲在电台的播放率,并按各自不同的加权比重计算获得。CashBox于上世纪90年代正式停刊。由于iPod的流行和数字音乐销售量的快速增长,剩下的Billboard和UK40在2005年左右先后开始将数字音乐的付费下载量计入销售量的统计中。
在今年一月,英国独立摇滚乐队Koopa的单曲“Blag, Steal & Borrow”破天荒的杀入UK40单曲榜,位居31。这个乐队甚至没有签约唱片公司,也没发行过CD,他们仅仅通过在线数字音乐的销售达到这个成绩(其中95%的销量是来自7digital数字音乐商店)。
这对唱片业来说不仅是体现了数字音乐巨大的影响力,也说明了数字音乐服务商正在实现它们的音乐媒体价值,正在引领着音乐的流行趋势。
在国内音乐领域,也有类似的“华语金曲榜中榜”等。可能由于盗版CD的市场份额实在是太大了,以至于这些统计榜都并没有真正实现它的价值。正版CD市场的规模受到了盗版的巨大冲击,反而推动了国内听众的数字音乐使用率。这也意味着在国内很有可能会由数字音乐服务商引领整个音乐的流行趋势。
数字音乐中手机音乐铃声和彩铃虽然能一定程度上反映音乐的流行趋势,但毕竟这些音乐大多非完整的歌曲,音质也偏低。所以音乐铃声和彩铃的销售量难以真正体现音乐的流行,或许可作为一种低权重的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