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是人和自然的完美结合。大自然是咱们生存的根本,人一天都离不开它,人和自然互相影响,构成了丰富多样的人类社会。马克思也说过: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生态环境是大自然的整体,也是咱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生态问题现在是个全球性的问题。从60年代开始,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接着就是粮食、人口、资源和污染的问题,直接影响经济和人类的生存。生态破坏主要体现在物种灭绝、植物被毁、土地退化这些方面。90年代初,有个专家研究后说:欧洲是先破坏再保护,美国是破坏一半保护一半,中国还在疯狂破坏中。所以,怎么平衡经济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就成了现在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在国内,从搞园林绿化到创建园林城市,再到提出生态城市、生态省,并一步步落实,核心就是想让城市和自然、人和自然更和谐。我们市把生态城定义为:生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污染控制得当,城市规划科学有序,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
说到底,生态城市的理论和实践,反映的就是人与自然要持续和谐发展的要求。
一、天人合一、以人为本是生态建设的哲学基础
咱们中医经典黄帝内经里就说过: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可以说,天人合一的思想早就深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人和自然的关系一直是哲学家们重点研究的问题。马克思也强调,人和自然在实践基础上是统一的,这是他人化自然观的核心。
马克思说: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他的自然观就是从实践出发,说明自然界通过人的劳动不断被人改造,人和自然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一方面,人从自然中独立出来,和自然对立;另一方面,人又离不开自然。没有自然,人就没办法获取生活资料,也无法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在生产劳动中,人其实是在努力打造一个和谐的人化的自然。
但因为现实中存在异化劳动,人反而成了破坏自然的力量,比如破坏景观、毁灭资源、污染环境等等。所以,要解决人和自然的矛盾,关键还是得协调好人和自然的关系。
生态环境是自然的基本组成,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键。通过绿化、改善人居环境,提升节能和生态效益,已经成了全球共识。拿我们市来说,百二河治理、创建园林城市的实践就说明,生态园林和生态环境已经变成一种生命、一种理想的生存状态。
正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现代人开始积极倡导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希望通过主动的生态建设来修复已经被破坏的地球环境。为此,联合国发布了21世纪议程,中国也出台了中国的21世纪议程,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作为21世纪的战略方向,追求高效和谐、持续发展,打造绿色城市生态文明的样板,作为未来城市规划的重要目标,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
二、生态环境建设是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必然
人类发展历史告诉我们:政治往往是人为的短期行为,在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间的事,而生态需求却是子孙万代都要面对的长期问题。现实也说明,发展中国家正面临贫穷和生态恶化的双重压力,贫穷导致生态恶化,生态恶化又反过来加剧贫穷。咱们国家也是一样,正处于这样的困境中。
生态问题现在是个全球性的问题。从60年代开始,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接着就是粮食、人口、资源和污染的问题,直接影响经济和人类的生存。生态破坏主要体现在物种灭绝、植物被毁、土地退化这些方面。90年代初,有个专家研究后说:欧洲是先破坏再保护,美国是破坏一半保护一半,中国还在疯狂破坏中。所以,怎么平衡经济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就成了现在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在国内,从搞园林绿化到创建园林城市,再到提出生态城市、生态省,并一步步落实,核心就是想让城市和自然、人和自然更和谐。我们市把生态城定义为:生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污染控制得当,城市规划科学有序,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
说到底,生态城市的理论和实践,反映的就是人与自然要持续和谐发展的要求。
一、天人合一、以人为本是生态建设的哲学基础
咱们中医经典黄帝内经里就说过: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可以说,天人合一的思想早就深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人和自然的关系一直是哲学家们重点研究的问题。马克思也强调,人和自然在实践基础上是统一的,这是他人化自然观的核心。
马克思说: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他的自然观就是从实践出发,说明自然界通过人的劳动不断被人改造,人和自然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一方面,人从自然中独立出来,和自然对立;另一方面,人又离不开自然。没有自然,人就没办法获取生活资料,也无法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在生产劳动中,人其实是在努力打造一个和谐的人化的自然。
但因为现实中存在异化劳动,人反而成了破坏自然的力量,比如破坏景观、毁灭资源、污染环境等等。所以,要解决人和自然的矛盾,关键还是得协调好人和自然的关系。
生态环境是自然的基本组成,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键。通过绿化、改善人居环境,提升节能和生态效益,已经成了全球共识。拿我们市来说,百二河治理、创建园林城市的实践就说明,生态园林和生态环境已经变成一种生命、一种理想的生存状态。
正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现代人开始积极倡导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希望通过主动的生态建设来修复已经被破坏的地球环境。为此,联合国发布了21世纪议程,中国也出台了中国的21世纪议程,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作为21世纪的战略方向,追求高效和谐、持续发展,打造绿色城市生态文明的样板,作为未来城市规划的重要目标,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
二、生态环境建设是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必然
人类发展历史告诉我们:政治往往是人为的短期行为,在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间的事,而生态需求却是子孙万代都要面对的长期问题。现实也说明,发展中国家正面临贫穷和生态恶化的双重压力,贫穷导致生态恶化,生态恶化又反过来加剧贫穷。咱们国家也是一样,正处于这样的困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