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8
浏览数
7340
小米17系列与iPhone17标准版的边框宽度基本持平,但实际观感可能存在差异。以下是具体分析:
1. 边框宽度数值对比根据公开信息,小米17系列全系采用直屏设计,并通过LIPO封装技术将边框压缩至1.1-1.2mm范围。而iPhone17系列预计通过改进封装工艺,将边框收窄至约1.1mm级别。从数值上看,两者处于同一量级,小米17的边框上限(1.2mm)略高于iPhone17的预期值(1.1mm),但下限(1.1mm)与iPhone17持平。因此,单纯从数据角度,两者边框宽度差异极小,难以通过数值直接判定优劣。
2. 实际观感差异的影响因素边框的视觉效果不仅取决于物理宽度,还受以下因素影响:
屏幕曲率:小米17系列采用直屏设计,而iPhone17可能延续微曲面或直屏方案。直屏的边框在侧视角度下更显“硬朗”,而曲面屏可能通过边缘折射弱化边框存在感。黑边处理:屏幕与边框之间的过渡区域(黑边)宽度会影响整体观感。若iPhone17通过更精细的封装工艺减少黑边,其实际视觉效果可能优于小米17。系统UI适配:iOS与MIUI对屏幕边缘的交互设计不同。例如,iPhone的圆角图标和状态栏布局可能让边框显得更紧凑,而MIUI的直角设计可能强化边框的物理存在感。3. 技术路径差异小米17系列的LIPO封装属于堆叠式封装技术,通过优化内部电路布局减少边框占用空间;iPhone17则可能采用更先进的COP(Chip On Plastic)封装,直接弯曲屏幕驱动芯片区域以压缩下边框。两种技术路径均代表当前旗舰机的顶级水平,但实现方式不同,可能导致实际效果存在细微差异。
结论:若仅关注物理宽度,两者边框接近;若考虑综合观感,需结合屏幕形态、黑边控制及系统设计综合判断。建议等待实机发布后,通过真机对比或专业评测进一步验证。
是的,iPhone 17 Pro系列改用铝合金边框后,机身确实极易刮花。

iPhone 17 Pro系列将前两代的钛金属边框更换为铝合金,目的是减轻机身重量(整机轻15%)并提升散热性能(导热性较钛金属高33倍),以适配A19芯片的AI算力需求。然而,铝合金莫氏硬度仅2.5 - 3,远低于钛金属的6,这使得其抗刮性显著下降,轻微摩擦,如贴膜工具触碰、保护壳挤压等,都可能产生划痕。而且深色机型(如深蓝色、黑色)由于光线反射的原因,划痕会更明显。
官方客服表示铝合金偏软属正常现象,划痕为“正常使用痕迹”,建议日常使用保护壳。官方渠道购买的机型支持14天内退换货,但需提供开箱视频作为划痕证据。
对于用户来说,可以采取一些应对方案,如选购银色、白色等浅色机型,因为这些颜色的边框划痕在视觉上更不明显;立即使用软质硅胶壳或边框全包设计的保护壳,避免手机直接接触硬物;拆封时录制视频留存证据,贴膜或充电时避免工具与边框摩擦,优先使用无线充电减少接口插拔磨损;考虑到边框划痕可能导致二手回收价折价200元以上,长期使用的话要注重日常防护。
是的,iPhone 17标准版和Pro版的边框都更窄。
从设计趋势来看,苹果近年来在iPhone系列上不断追求更窄的边框,以提升屏幕占比和视觉效果。iPhone 17标准版在屏幕边框方面进行了优化,收得更窄,这使得其正面使用体验几乎和Pro版没有明显区别。这种设计上的改进,不仅让标准版在外观上更加时尚、现代,也提升了用户在观看视频、玩游戏等场景下的沉浸感。
而iPhone 17 Pro版作为苹果的高端机型,在屏幕边框控制上同样表现出色。其屏幕边框也非常窄,进一步凸显了Pro版在设计和工艺上的精湛。更窄的边框不仅让Pro版在视觉上更加震撼,也体现了苹果在追求极致用户体验方面的努力。
边框变窄对于iPhone 17系列来说,具有多方面的意义。首先,它提升了手机的整体美观度,让手机看起来更加精致、高端。其次,更窄的边框意味着更大的屏幕显示区域,用户在浏览网页、观看视频或玩游戏时,能够获得更加宽广的视野和更加沉浸的体验。此外,边框变窄还有助于提升手机的握持感,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更加舒适。
当然,边框变窄也带来了一定的技术挑战。苹果需要在保证手机结构强度和耐用性的前提下,实现边框的极致收窄。这要求苹果在材料选择、工艺制造等方面进行不断创新和突破。从iPhone 17系列的表现来看,苹果显然成功地克服了这些挑战,为用户带来了更加出色的产品。
iPhone 17系列边框是否硌手因具体型号和个人使用习惯而异。
对于iPhone 17 Pro:
有观点认为,由于其采用了直角边框设计,并且相机模组凸出机身1.2mm,这导致单手握持时小拇指可能会承受明显的硌手感。在相关测试中,63%的测试者认为其手感逊于前代iPhone 16 Pro。对于iPhone 17系列的整体设计:
另一方面,也有观点认为iPhone 17系列在边框设计上进行了改进。例如,iPhone 17 Pro和iPhone 17 Pro Max采用了铝制边框,并且边框弧度进行了微调,使得长时间握持也不会感到不适。此外,iPhone 17系列的边缘和背盖之间变得更加圆润顺滑,相机模组和机身背盖之间的连接部分也采用了倾斜面设计,这些改进都有助于减少硌手感。对于iPhone 17 Pro Max:
有用户表示其手感非常出色,边框和屏幕、后盖的过渡无比顺滑,完全没有硌手的感觉。综上所述,iPhone 17系列边框的硌手感是一个相对主观的感受,可能因具体型号和个人使用习惯而有所不同。如果您对边框设计有较高要求,建议在购买前亲自体验或参考更多用户评价,以做出更符合自己需求的决策。
iPhone 16和iPhone 17系列边框材质存在显著差异,具体如下:
一、iPhone 16系列边框材质标准版(iPhone 16/16 Plus):采用航空级铝金属边框。这种材质轻巧耐用,表面经过精细处理,握感舒适,且成本相对较低。但铝金属的硬度较低,抗刮性能一般,长期使用可能留下划痕。Pro版(iPhone 16 Pro/16 Pro Max):使用航空级钛金属(5级钛合金)边框。钛金属强度更高且更轻,通过喷砂或PVD镀膜工艺处理后呈现哑光质感,防指纹且防滑。其抗刮性和抗撞击性能显著优于铝金属,适合对耐用性要求较高的用户。二、iPhone 17系列边框材质普通版(iPhone 17):边框改为铝合金材质。铝合金更轻且散热性能更好,但硬度低于钛金属,抗刮性能有所下降,长期使用边缘可能因摩擦出现磨损。Pro版(iPhone 17 Pro/17 Pro Max):采用钛铝混合材质边框。这种设计结合了钛金属的高强度和铝合金的轻量化,抗拉强度提升25%,整机重量减轻15%。但铝合金部分硬度较低,长期使用后边缘可能因碰撞出现凹痕。Air版(iPhone 17 Air):边框为5级航空钛合金(含80%再生钛金属),强度高且环保。表面彩色涂层采用PVD工艺,但长期使用后涂层可能因摩擦磨损,需注意保护。三、材质差异对使用体验的影响抗刮性:钛金属边框(如iPhone 16 Pro系列)的抗刮性明显优于铝合金(如iPhone 17普通版),日常使用中更不易留下划痕。耐用性:钛金属在抗撞击和变形方面表现更佳,而铝合金边框在受到外力时可能更容易出现凹痕。手感与重量:钛金属边框的机型(如iPhone 16 Pro系列)通常更轻便,握感更舒适;铝合金边框的机型(如iPhone 17普通版)则可能因材质特性而略显厚重。四、购买建议注重抗刮性和耐用性:选择iPhone 16 Pro/16 Pro Max,钛金属边框能提供更好的保护。追求轻便与散热:iPhone 17 Pro/17 Pro Max的钛铝混合边框在轻量化和散热方面表现更优。预算有限且看重性价比:iPhone 17普通版采用铝合金边框,平衡了成本和耐用性。iPhone 17 Pro的铝合金边框与原来并不完全一样,具体差异体现在以下方面:
材质升级与性能优化iPhone 17 Pro采用航空级铝合金材质,相比此前部分机型使用的钛金属边框,其散热性能显著提升。钛金属虽以轻量化著称,但导热性较弱,而航空级铝合金通过优化成分与工艺,在保持结构强度的同时,更高效地分散机身热量,尤其适合高负载场景下的持续使用。此外,针对铝合金易弯折的痛点,苹果可能通过特殊结构设计(如内部加强筋或表面硬化处理)增强抗变形能力,弥补传统铝合金的物理缺陷。
拼接工艺创新iPhone 17 Pro的背部设计首次引入玻璃+铝合金拼接工艺:中间区域覆盖陶瓷盾玻璃(抗摔性较传统玻璃提升数倍),四周则采用航空级铝合金机身。这种分区设计不仅提升了视觉层次感,还通过材质特性优化了功能分区——玻璃区域便于无线充电与信号穿透,铝合金部分则强化了握持手感与散热效率。此前iPhone机型多采用单一材质或简单过渡,而此次拼接工艺标志着苹果在工业设计上的突破。
一体化设计革新iPhone 17 Pro可能采用革命性的Unibody一体化设计,中框与后盖通过精密加工融为一体,仅保留Logo区域为玻璃材质。这一设计彻底颠覆了传统“中框+后盖”的组装模式,减少了接缝与零件数量,既提升了机身刚性,又降低了灰尘与水分侵入的风险。相比之下,此前机型的边框与后盖多为独立部件,通过螺丝或胶合固定,而Unibody设计则通过单块材料成型,实现了结构与美学的双重升级。
综上,iPhone 17 Pro的铝合金边框在材质、工艺与设计逻辑上均与原有方案存在本质差异,体现了苹果对耐用性、散热与工业美学的综合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