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一个月好消息接连不断之后,小鹏汽车开始对内做总结。
11月27日,恰逢小鹏汽车上市三个月整,业内流传出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发布的一封全员内部信。内容大概表达了三个点:小鹏虽然是造车新势力三强之一,但不能“飘”;不能只看股价的短期起落,需放眼长线;在快跑中保持平衡,还要抓住人才。
结合小鹏最近的动态,内部信发布的时间点选得很合时宜,前承股票上涨,后接11月上涨的交付量。从内容上来说也值得考究,有优越的自我认知,也有“凡尔赛文学”式的近期规划。
“别飘,尽管股价暴涨、排名前三”
凡尔赛文学还是居安思危
从2017年的第一封内部信算起,这已经是何小鹏发布的第四封内部信。不过从内容来看,与其说是内部信,不如说是写给“外人”观摩的总结和规划。
在信中,何小鹏首先阐述电动车在整个行业内的竞争优势,随后强调小鹏汽车应该乘势而上,不能飘飘然,尽管小鹏“暂时在中国新造车的三强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员工应该将眼光放长远,不要只盯着股票的短期涨跌。
这种表达方式与最近的网络热词“凡尔赛文学”有些契合——先抑后扬、自问自答,不经意间透露出“小鹏势头向好的线索”。
之所以会着重提及股票,大概是因为小鹏汽车最近飞涨的股价——11月23日,小鹏汽车股价暴涨33.92%,总市值突破500亿美元,跻身全球车企市值前十。
发布内部信三天后,12月1日,小鹏汽车公布了11月交付量,小鹏汽车单月总交付量达到4224台,同比增长342%,2020年1~11月累计交付21341台,同比增长87%。增长数据很漂亮,让内部信看起来更具“说服力”,发布得更合时宜。
但从发布方式上看,与之前特斯拉的做法大同小异。去年12月30日,彼时特斯拉股价再创新高至430美元,特斯拉创始人伊隆·马斯克给全体员工发了一封“不要在意股价”的邮件。
“不要盯着股价的短期起落”
股票上涨并非好事?
按照小鹏的自我认知,“小鹏汽车如今站在一个不错的位置,只代表我们的确有机会在未来做得更强”。无论是“凡尔赛文学”式的花式炫耀,还是真居安思危,表面来看,小鹏的股票确实在逐渐走强。
尤其自今年8月27日上市之后,小鹏汽车的股价从上市当天收盘的21.22美元飙涨到今天的63.35美元,翻涨3倍。最高时曾达到74.49美元。
关于股价疯狂上涨背后的原因业内则各有说法。有人认为是行业回暖和政策利好带来的影响,也有人认为是美股在疫情后期长斯保持“亢奋”的表现,同时还存在一些疑问:造车新势力究竟能否撑起如此高的估值?因为在小鹏不算抢眼的销量和财务状况,并不能排除推高股价背后的投机行为。
虽然小鹏汽车11月总交付量同比大幅增长,但从今年4月开始,小鹏的销量开始出现下滑,上半年销量仅为4698辆,同比下滑51%,跌出造车新势力销量榜前三。7月开始回暖,但是新车型小鹏P7的销量明显大幅超小鹏G3,这一度引起外界对其产生“造一款丢一款”的质疑。包括在11月交付车型中,小鹏P7单月交付量2732台,占总销量的65%。
此外,小鹏可能还存在其他担忧——这场造车的资本狂欢中无论是否存在“泡沫”,都吸引到了更多人的注意力,包括做空机构。11月中旬,知名做空机构香橼发布做空报告,认为造车新势力“领头羊”蔚来的股价合理价格是25美元,导致蔚来直线走跌,最终收跌7.74%达44.56美元。
虽然做空效果并不十分明显,但不可否认的是,造车新势力在股价大幅推高之后,已经开始成为海外做空机构的目标,其中可能也包括小鹏汽车。
“创业公司不适合朝九晚五”
疯狂吸纳人才,小鹏在急什么?
在目前的新造车格局中,小鹏虽然与蔚来同在三强之中,但对比股价与市值,蔚来已经逐渐步入安全线,而小鹏却还未到“生”的入口。在内部信中,可以看出小鹏的急切,急着快跑,急着招纳人才。
“创业公司不是一个适合朝九晚五的地方。”在内部信中,何小鹏用超过三分之一的内容阐述了自己对人才的渴望。在11月底的崇岭计划交流会中,何小鹏也大段阐述了人才对于公司发展的重要性
小鹏坦言,希望自己的员工在激进的快跑中保持平衡,而不是在稳健的基础上寻找加速的机会。这意味着,小鹏需要一批拥有足够精力去承载这些要求的年轻人。
在上周,小鹏汽车开始了“智造1000”培训生计划,面向全球应届毕业生招人。这1000名培训生,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夏珩也明确说,是为3年后的战略落地而提前储备的。
根据何小鹏的计划,明年要增加超过4000人,这个计划在小鹏的第三封内部信中似曾相识。根据小鹏在2019年年初的介绍,2018年小鹏汽车新招聘了2100名员工,计划在2019年再招聘5000名员工。也就是说,2019年的小鹏团队应扩大到7100人。但实际上是,“截至目前(2020年11月),我们的端到端员工总人数已突破5000”。所以,今年的计划也可以是上一次计划的延续?
虽然计划可能存在一些夸大的成分,但小鹏的忧虑可能是真实存在的,从一遍又一遍地强调“快跑”、紧抓“智造”人才中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而忧虑的缘由,除国内市场中特斯拉与传统汽车企业的双重压迫感之外,主要原因可能还是在于对股价的担忧。
虽然小鹏特意在信中喊话“不要盯着股价的短期起落”,但往往越是表达不在意的,可能才是心里最在意的。小鹏汽车在今年8月27日上市,根据规定,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原始股需在半年后才可上市交易。这意味着,小鹏要在半年内即2021年2月27日之前保持股价稳定,才能保证投资进一步实现盈利。
而保持股价上涨的一个重点在于,呈现一个好看的财报。根据小鹏第三季度的财报数据,小鹏汽车总收入为19.9亿元,同比增长342.5%。虽然首次实现了毛利率转正,但小鹏汽车的净利润方面并未好转,三季度净亏损11.49亿元,相比二季度的0.75亿元和一季度的0.77亿元,亏损幅度进一步扩大。
对此,小鹏汽车给出的解释是,由于研发和营销费用较大。虽然原因能够理解,但在上市初期面对这样的亏损结果,如果小鹏说不心急,恐怕没人会信服。
因为结合第三季度的净亏损幅度来看,小鹏第四季度极有可能仍持续亏损。超11亿元的净亏损,根据小鹏目前的销量——10月份总交付3040辆、10月总交付4698辆,恐怕很难在第四季度一举弥补。
并且,小鹏曾在广州车展发表声明称,将从2021年开始升级其自动驾驶软件和硬件系统,采用激光雷达技术提高性能等。这意味着小鹏在第四季度仍需投入费用进行研发,而想要提高净利率又难上加难。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