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接口就是连接硬盘和主机的东西,主要作用就是在硬盘缓存和主机内存之间传数据。不同的接口会影响硬盘和电脑之间的传输速度,也直接影响程序跑得快不快、系统性能好不好。对于普通家用用户来说,硬盘接口主要分为IDE和SATA两种,各有优缺点,大家得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
IDE接口硬盘及主板接口
IDE接口硬盘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并口PATA硬盘,现在大部分台式机用的还是Ultra-ATA这种并行总线接口。这个技术从80年代就开始用了,一直是主流的内部存储连接方式。因为它用得久、范围广,所以技术很成熟,成本低,容量也能做得很大。
不过,长时间没变也让它有点跟不上时代了。在数据传输上,PATA硬盘目前只能支持ATA/100或ATA/133两种规范,最高传输速度也就每秒100MB或133MB,这勉强够用但不算特别强。而且它的80针数据线又长又乱,在机箱里容易挡风,影响散热。尽管如此,一些老用户因为主板不支持SATA,还是会继续用PATA硬盘;还有一些人觉得这种硬盘技术成熟、稳定,也愿意选择它。
SATA接口硬盘
后来,英特尔、戴尔、希捷这些大厂联合搞了一个新的硬盘技术标准——Serial ATA(简称SATA),这是串行接口。2001年的时候,希捷在IDF大会上宣布了SATA 1.0标准,算是正式确立了这个新规范。
从技术上看,SATA确实比PATA强很多。SATA的外部接口传输速度更快,数据校验更完善,SATA 1.0的标准传输率就能达到150MB/s,远超PATA的100MB/s或133MB/s。而且SATA的数据线非常简洁方便,装起来省心多了。最重要的是,SATA支持热插拔功能,用起来更灵活。
虽然IDE接口硬盘还有一定的市场,但从性能和未来发展来看,SATA显然是更好的选择。
IDE接口硬盘及主板接口
IDE接口硬盘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并口PATA硬盘,现在大部分台式机用的还是Ultra-ATA这种并行总线接口。这个技术从80年代就开始用了,一直是主流的内部存储连接方式。因为它用得久、范围广,所以技术很成熟,成本低,容量也能做得很大。
不过,长时间没变也让它有点跟不上时代了。在数据传输上,PATA硬盘目前只能支持ATA/100或ATA/133两种规范,最高传输速度也就每秒100MB或133MB,这勉强够用但不算特别强。而且它的80针数据线又长又乱,在机箱里容易挡风,影响散热。尽管如此,一些老用户因为主板不支持SATA,还是会继续用PATA硬盘;还有一些人觉得这种硬盘技术成熟、稳定,也愿意选择它。
SATA接口硬盘
后来,英特尔、戴尔、希捷这些大厂联合搞了一个新的硬盘技术标准——Serial ATA(简称SATA),这是串行接口。2001年的时候,希捷在IDF大会上宣布了SATA 1.0标准,算是正式确立了这个新规范。
从技术上看,SATA确实比PATA强很多。SATA的外部接口传输速度更快,数据校验更完善,SATA 1.0的标准传输率就能达到150MB/s,远超PATA的100MB/s或133MB/s。而且SATA的数据线非常简洁方便,装起来省心多了。最重要的是,SATA支持热插拔功能,用起来更灵活。
虽然IDE接口硬盘还有一定的市场,但从性能和未来发展来看,SATA显然是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