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氧运动特点是强度低、有节奏、不中断和持续时间长。多进行有氧运动对身体有很大的好处。 什么运动都可以是有氧或无氧运动!我们在剧烈运动时身体肌肉就很容易做无氧呼吸(实际上是肌肉缺氧的一种后果),产生乳酸产生使得肌肉组织受损酸痛,从而刺激肌肉超恢复使得肌肉更加强壮!而相对平和的运动则会使肌肉进行有氧呼吸,燃烧脂肪!这个概念要搞清,不是说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好!有氧呼吸利于燃烧脂肪,无氧呼吸利于锻炼肌肉!但是我们运动时,一般是两种呼吸同时进行的!看哪个占主要而已了!即使是平和的运动,肌肉承受慢慢加重,不可避免地过渡到无氧呼吸,即无氧运动! 骑车的确有利于燃烧脂肪,既是有氧运动!骑车用到的肌肉和平常用到的肌肉是不一样的,所以即使你不善于体育运动你也可以投入到自行车运动里来!但是告诉你,自行车运动只是更加有趣而已,想达到健身效果也是很不容易的!就算是新手入门(25岁以下),也要至少朝隔日30公里--50公里,尽量做到18公里以上骑行,1000公里后就可以见到效果!当然骑车方法也是很有讲究的, 所以单车的乘骑姿势,不但决定筋肉收缩邉拥男?剩?瑫r决定了是否能安全的操纵把手与刹车。所以说,正确的乘骑姿势是安全之母。以下分条述说安全的乘骑技术: 1. 三点调整法,以适合您的身材:单车如同作衣服一样, 需要量身材调整之。 三点调整法,是综合单车邉恿?w、邉由?砑鞍踩?{驶等三项原则而成。 a. 调整座?#166;位置:以将踏板往下踩,能使下肢的各关节肌肉圆滑收缩邉樱?瑫r以脚稍微伸直为原则。 b. 调整座?#166;位置:将踏板位置踩至斜45°处,然后调整座?#166;前后,以能配合脚之筋力最大出力位置为原则,从膝盖中心之垂直线刚好通过踏板的中心 c. 调整把手的前后与高低:把手的高度,大抵上,上翘型把手约比座?#166;高出3~ 5公分,平型把手则与座?#166;等高。下弯型跑车其上面则与座?#166;等高。调整后,须注意把手方向再锁紧。 d. 正确乘车姿势,上半身稍前倾,手肘稍弯曲,成正三角形。 2. 座?#166;的坐法:类似骑马姿势,将体重分散於把手上与踏板上,不可将全部体重置於座?#166;上面,以防止臀部的疼痛。 3. 踩踏的技巧:脚的位置以鞋长前面1/3处,落在踏板正中央为最适当。脚的活动必须与单车的中心线平行,张得太开或太窄,踩踏的效率会减弱。速度要保持均速,否则容易疲劳。特别注意,后半部的勾拉动作,将踏板勾起来。 4. 变速的技术:变速装置是,而不是加速,是求脚踏回转数的一定,以免除因出力不均而产生的疲劳。所以变速是为更省力更舒适而设计。 变速的时机为,上坡 下坡 路面凹凸不平逆风以及疲劳的时候。也可以说当踩踏感觉吃力时,即为变速的时机。 6. 爬坡的技术:爬坡的时侯,只光用脚力踩踏,会倍感辛苦,其解决的技术有三: a. 变速:将后飞轮逐渐往大的齿盘移动或将前方的大齿盘移往小的齿盘(链条往内侧移动就是变轻),以自己感到最适当为原则。 b. 哂蒙习肷淼牧α浚何兆∠聫澟苘囆桶咽值南路剑??酝?嵋疲?兆“咽滞?厍坝昧???ぐ逋?安龋?绱丝梢院茏匀坏倪用到上半身的筋肉群,减少上坡的辛苦,不要将腰离开座?#166;踩踏,因为如此,会很容易疲劳,尤其是长坡。最好使用2呼1吸的呼吸法,以补充大量的氧气。 c. 勾脚:经常骑车的骑士,可使用束脚(现在大部份都用clipless的脚踏),将脚踏回转的盲点后半部,往上拉,以减轻脚的踩踏力与负担。 d. 爬坡时,不要因埋头苦干而忽略前方的来车或后方的来车,又为了绝对禁止「之」型上坡 . 下坡的技术:单车旅游最易出事的地段,就是下坡。请随时提醒本校的安全原则; ,安全的下坡必须随时轻压前后刹车以控制速度,以避免无限增快。同时将踏板踩成水平,臀部稍微抬起,体重往后推,两脚夹住座?#166;,以控制车的稳定性 (长坡前,不妨把座?#166;调低,会更稳定。)。 8. 下坡转弯的技术:下坡转弯,是最能享受单车乐趣之一,亦是最危险的一刻。因为它具有相当的速度。但最重要的安全考虑是控制车速。否则就会跑到左侧车道与抛出路面的危险。所以要养成下坡看到前方有转弯时,一定要先刹后刹车,再轻按前刹车,减速而顺利的通过转弯 (在入弯前,能把前刹放开以防刹死。)。 9. 碎石路上的技术:碎石路面的行车,不但操控不易,而且路面阻力增大,而踩踏费力。此时只要变速将齿轮比变小,踩起来不但轻,而且易於平衡,轻轻握著手把,顺其路面的自然跳动,很自然轻松的行驶。同时因为前轮有回复进路的作用,所以不必很勉强选择较好的路面,这是要诀。 10. 泥泞地的技术:因为此种路面易滑倒,只有将速度减慢,档数变於适当的位置,,这是要诀。同时由於轮胎因泥泞地会减低与路面的接点系数,而造成轮子的空转。防止方法:尽量往后坐,以增加后轮荷重,增加后轮与地面的接?#166;。同时避免急转弯与紧急刹车。如遇下坡,下来用推行是最安全。 本文转自品路www.freebike.net ,转载请注明出处。